1970-01-01 微信公众号“中国乡村之
4月20日,农业部网站公布了关于印发《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的通知。这份《规划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,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要点都在里面了。
《规划》提出,未来要按不同的地区分类发展生猪生产,那各地农民该怎么养?还有多大的赚钱空间?下面就结合《规划》的具体内容,为您详细介绍一下。
一、今后五年养猪有多大“钱景”?
这几年,在经历了过山车似的猪价波动后,许多养殖户的心里对未来的生猪产业有点忐忑,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。放眼今后五年,养猪还能赚钱吗?答案是肯定的!
据《规划》分析,虽然我国的生猪产业面临着环境压力加大、资源约束趋紧、国际竞争加剧、疫病风险持续存在、市场波动较大等挑战,但是,机遇也很大!我国猪肉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,预计到2020 年,全国猪肉消费量比“十二五”末会增加250万吨!再加上国家如此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,就养殖户来说,可以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二、国家怎么规划生猪产业?
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。大家也都很清楚,要想发展得好、赚大钱,肯定要结合国家的规划、利用好扶持政策。所以,我们在充满信心之余,也要理性地思考这份《规划》。
在总体思路上,《规划》是这么说的:
“坚持创新、 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以“提素质、增效益、稳供给、保安全、促生态”为目标,以调结构、转方式为抓手,优化区域布局,统筹种养加协调发展,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,建设现代生猪种业,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,加强屠宰管理和疫病防控,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安金追溯体系,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,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、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”
说白了,就是这么几个关键词——因地制宜、绿色养殖、规模化发展、质量安全优先、全产业链一体化。无论是参与生猪养殖还是做周边产业,这些关键词请您牢记。
至于国家“十三五”期间的生猪产业发展目标,咱们可以看下面这张表格:
发展目标分成了生产、效率、生态三类,这就说明,未来将渐渐摆脱传统的重生产模式,要往三方并重的现代猪业转型。其中,有两点特别醒目:一是对规模化的重视,明确提出规模场户要成为生猪养殖的主体;二是对环境的重视,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。
三、不同地区的生猪生产怎么做?
了解完国家的整体思路,咱们必须分地区来说说。因为,《规划》尤其重视优化生猪产业的区域布局,对不同地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!各地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。
(一)重点发展区
包括: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重庆、广西、四川、海南7省(市、自治区)
所谓“重点”,是国家生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作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,这些地区的养殖总量大、调出量大,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,还要供应上海、江苏、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省份,将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。
主要任务:依托现有发展基础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提高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信息化水平,加强粪便综合利用,完善良种繁育体系,扩大屠宰加工能力,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,推进生猪“就近屠宰、冷链配送”经营方式,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;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,打造地方特色生猪养殖。
(二)约束发展区
包括: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
“约束”发展,就是要缓一缓、有所控制。因为这些地区受资源环境条件限制,生猪生产发展空间受限,未来区域养殖总量保持稳定。
1. 京津沪地区
包括北京、天津和上海3市。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较高,生猪养殖总量小,但规模化程度、生产水平等均处于全国前列。
主要任务:稳定现有生产规模,优化生猪养殖布局,加强生猪育种能力建设,推行沼气工程、种养一体化等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模式,提高集约化养猪水平和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加快信息化建设,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,发展现代生猪产业。
2. 南方水网地区
包括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和广东8省。2014年,猪内产量2115.4万吨,占全国的37.3%。该区域河网密布,人口密集,生猪产销量大,水环境治理任务重。
主要任务:落实《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》,调整优化区域布局,实行合理承载,推动绿色发展;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,提升设施装备水平;压缩生猪屠宰企业数量,淘汰落后屠宰产能,推进生猪规模化、标准化屠宰,提升养殖屠宰设施设备水平;推行经济高效的生猪粪便处理利用模式,促进粪便综合利用。
(三)潜力增长区
包括:东北4省(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和内蒙古)和云南、贵州2省
有“潜力”,就是有潜在的能力或力量有待发挥,说明前景很看好。这个区域的发展环境好,增长潜力大,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。该区域生猪生产发展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,可重点满足京、津等大中城市供应,成为我国猪肉产量增加的主要区域。可以充分利用该区域在环境承载、饲料资源、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,转变生产方式,高起点、高标准,扩大生产规模,实现增产增效。
主要任务:发挥资源优势,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;做大做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,提升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,实现产加销对接;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,保障种源供给。
(四)适度发展区
包括: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宁夏等7省区
“适度”发展,当然就是要掌握好发展的程度。这个区域地域辽阔,土地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,农牧结合条件较好,但是生猪养殖基础薄弱,部分省区水资源短缺。
主要任务: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养殖基地,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屠宰,推广先进高效适用养殖技术,提高生产水平;坚持农牧结合,推行生态养殖;突出区域特色,打造知名品牌,支持整合培育本土特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,形成高效带动能力,
Copyright © 2015-2018 广州力智农业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39185号
网技术支持:健坤网络
地址: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枫下村枫飞路368号
邮政编码:510555